中新网长沙12月9日电 (刘曼 陈红微)北京时间12月9日7时39分,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(简称“天仪研究院”)研制的鸿鹄卫星与天仪33卫星,搭载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。入轨后,卫星工作正常,状态良好,后续将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验证。
鸿鹄卫星。 天仪研究院供图
鸿鹄卫星是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0千克级空间科学试验卫星。该星主要搭载了由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综合电子载荷、氙气霍尔推进载荷、氪气霍尔推进载荷,将完成霍尔推进轨控功能及性能验证、综合电子载荷器件及开关机寿命验证等任务。
鸿鹄卫星上还搭载了“星呈Ⅱ号”氩气型离子推进器。该型推进器使用成本远低于氙气和氪气的氩气工质,基于离子推进技术研制,电离与加速分开,推力调节范围大;同时由于其一体化、集中式布局设计,更便于卫星安装和控制。
天仪33卫星。 天仪研究院供图
天仪33卫星是一颗50千克级空间科学试验卫星,由天仪研究院与湖南科技大学联合研制。该卫星搭载遥感相机模组以及多项新技术载荷,并首次采用多项天仪自主研发平台技术,能够为载荷的常态化在轨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温控、热防护和能源保障条件。
尤其该星采用新研热控技术,用于实现卫星在太空受限空间下的精确温控,控温能耗预计下降50%以上,能够为高温度敏感性科研载荷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。
在供电方面,天仪33卫星首次采用了基于天仪自主研发的高功耗长时段供电技术,使卫星能够支持大电流载荷常态化开机,满足载荷不间断在轨试验的需求。
据悉,这是天仪研究院的第18次发射任务,至此天仪已成功将30颗卫星送入太空,在卫星发射数量和服务能力上继续领跑中国民营航天。(完)
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(记者 王恩博)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,受食品、能源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,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有所下降,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保持稳定。
12月9日,山西太原,市民在超市选购禽肉。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,从同比看,11月份CPI下降0.5%。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.3个百分点,主要是能源价格同比由涨转降,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增加0.19个百分点所致。
其中,食品价格下降4.2%,降幅略扩0.2个百分点。食品中,猪肉价格下降31.8%,降幅扩大1.7个百分点。非食品价格上涨0.4%,涨幅回落0.3个百分点。非食品中,能源价格由上月上涨1.2%转为下降1.3%。
据官方测算,11月份中国核心CPI同比上涨0.6%,涨幅与上月相同,继续保持温和上涨。
从环比看,11月份CPI下降0.5%,主要是天气偏暖农产品供应充足、国际油价下行和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。其中,食品价格下降0.9%,降幅超季节性水平(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,下同)0.8个百分点,影响CPI下降约0.17个百分点。
食品中,因11月份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,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,鲜菜、鸡蛋和水产品等鲜活食品降幅均超季节性水平;生猪出栏量有所增加,加之天气偏暖部分腌腊需求延后,猪肉价格超季节性回落,下降3.0%。
当月,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.4%,影响CPI下降约0.29个百分点。非食品中,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,国内汽油价格下降2.8%,为今年以来最大降幅,影响CPI下降约0.10个百分点。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,季节性回落、需求不足、以及外部通胀输入减弱,三大因素形成了共振,导致11月份CPI有所下降。下一阶段,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,预计随着政策发力,未来CPI在负区间不会持续太久,至2024年2月有望回正。(完)